我們相信透過資源分享、經驗分享、網絡分享的方式,能連結一群正在設法讓台灣未來更好的人。在這裡,光合歡迎您與我們一起建立一個互相支持、打破框架的網絡,一起發現光、聚合光、遞出光。
電影特映會:《無邊》

光合基金會包場《無邊》特映 林佳龍到場力挺國片 楊力州: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 跨越「偏見」高牆
 

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所創辦的光合基金會,26日晚間在松菸誠品電影院舉行紀錄片《無邊》包場特映,以行動支持國片,楊力州及林佳龍皆出席觀影及映後座談。光合基金會此次也邀請勵馨基金會的夥伴一起觀影,4月8日也將在台中舉辦包場活動。基金會執行長陳偉婷表示,電影雖已下片,但活動報名推出立即秒殺,十分驚喜。
 

《無邊》由金馬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執導,紀錄極地馬拉松跑者陳彥博、藝人宥勝等人,橫越南極探險的過程,導演希望鼓勵觀眾「去做你害怕的事,勇敢的面對自己心中的那個南極」。楊力州於映後表示,過往的作品充滿熱血冒險,但這一部截然不同,就像紀錄片一開始提到月亮的陰暗面,「看不到的不表示不存在」,他也透過這部紀錄片勇敢面對自己的陰暗面。
 

楊力州說,自己來自彰化,父親是自耕農,母親是非常傳統的女性,因為母親和外婆受到憂鬱症所苦,因此去面對憂鬱症的家族史,對他的生命歷程而言是重要的事,也透過南極長征過程,有機會回望生命也探索人與母親、大地與自己之間的關係。楊力州表示,「原以為最遙遠的地方是南極,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自己」,這場長征,讓一部分的自己就「死在南極」,也相信自己在這場生命挑戰回來之後一切就會開始不同。
 

楊力州說,台灣社會有一堵高牆叫做「偏見」,原以為拍攝紀錄片讓觀眾理解,就可以推倒高牆,雖然發現高牆可能連動都不會動,但是當他和更多年輕人共同完成一部一部的紀錄片,就像是完成一階又一階的台階,讓台階能跨越這堵高牆,他說,「我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,而且我深信不疑」。
 

林佳龍映後感動表示,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熱情或是困頓,值得深思的是人生要將船綁在碼頭,還是要揚帆走向未知的世界,有時「失敗」比「勝利」更令人光榮。
 

林佳龍說,這部紀錄片由兩隊不同時空的主角交織對話,以1914年的英國探險隊的手稿日誌,跟2018年的台灣南極長征團對照與對話,發人省思。因為,在南極,失敗是常態,但正如導演所說的,我們應該去做我們害怕的事情,也就是去做可能會失敗的事情。雖然五年前的台中市長選舉他沒有連任,但反而開啟了新的生命,以選舉補助款發起光合基金會,把失敗變成養分,回饋社會。
 

光合基金會成立宗旨為「發現光、聚合光、遞出光」,一直以來關注台灣各界的發光人物,此次包場電影《無邊》,十分有幸邀請楊力州導演前來映後分享,未來也將持續舉辦不同的活動,持續關注台灣角落微光。

公益分享:原住民食物銀行
公益分享:傳承-愛心米

天氣冷颼颼,很多社福團體也正面臨著物資短缺的寒冬,光合從疫情期間開始,持續關心社福團體物資短缺的問題。也透過好幾波的活動拋磚引玉,希望讓弱勢團體感受到社會大眾的溫暖。
 

今日光合與「快樂家庭關懷協會」送愛心白米,協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、光音育幼院等弱勢團體。「快樂家庭關懷協會」是光合在做社福活動的好夥伴。協會理事長蔡美華日前與光合分享,協會發起人之一蔡宗成先生,日前整理父親遺物時,發現長年捐助白米的單據,透過協會表示,希望有機會來延續父親的愛心。
 

光合得知這消息後,就盡快聯繫弘道老人基金會和光音育幼院,將2400公斤的愛心白米送進最需要的角落。協會表示這只是第一波,未來還會有弱勢家庭愛心物資包等協助。
 

送暖的腳步我們從不停歇,也期待有更多人與我們一起同行~

公益分享:食物銀行

來到台灣這塊土地最大的糧倉—雲林,同樣也是畜牧業的大縣,肉品供應量佔了全國的4成。

我們和林佳龍創辦人一起到訪「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」,傾聽出身雲林農家的在地想法,與良作工場吳昆民、吳季衡先生,瞭解如何讓豬肉農業企業化,把「究好豬」研究、追究、講究的精神與品牌特色落實,「從農地到餐桌」的飲食文化,躍上國際、創造出台灣豬肉產業的品牌價值。

兼顧環境永續教育與企業社會責任,集團也與學生團膳業者合作,守護校園食安,連續4年捐贈嘉義多所學校體育班優良肉品「究好豬」。

光合基金會也購買「究好豬」製成的400顆包子,近日已完成配送,要與食物銀行關懷家庭、光音育幼院等弱勢團體分享,品嘗「究好豬」的好滋味。

「良作工場」歷經37年本土企業突破自我,成為國際亮點觀光工廠, 也是台灣民間最珍貴的進步力量。

為台灣盡一份心力,就是我們的動力,「攏是好朋友、台灣做夥行」,一起尋找光、傳遞光、成為光。

請寫下您想與我們分享資訊。
姓名
居住城市
E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