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舉辦「台灣珍貴小米種子入庫北極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」記者會,預計於月底前進北極,將第一批計170種的台灣珍貴小米種原,送達挪威全球種子庫。這不僅是臺灣科學與外交的成就,更是國際合作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。
挪威全球最大「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」(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)又名「末日種子庫」,利用北極圈永凍土的特性,存放著數以萬計的種子與珍貴文獻資料,截至2024年為止,透過全球各國政府、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之捐贈,已收藏450萬種植物種子的樣本,是人類抵禦自然災害和可能發生災難的食糧保險庫。
辜嚴倬雲保種中心執行長-李家維先生,同時也是光合基金會的顧問,邀請光合共同參與。今日出席記者會時提及,聯合國大會指定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,因小米的遺傳多樣性能適應生產環境,是提供均衡營養的食物,並且有助於部落小農生計與糧食自給,達到多項永續發展目標。氣候變遷讓國際逐漸重視糧食安全的議題,台灣的小米送入北極世界種子庫,是台灣為國際糧食安全中盡一份力。光合董事廖婉如女士代表出席記者會,現場邀請布農族著名的八部合音,吟唱「祈禱小米豐收歌(Pasibutbut)」以嘹亮歌聲歡送台灣小米前往北極。
「小米」是台灣原住民神聖作物,在原民各族有不同的神話、祭典、語言、文化。光合發起人林佳龍曾說:「多元族群是台灣的珍貴資產」。當台灣已是世界的台灣,我們應該更瞭解自己的故事,向世界講述台灣的故事。光合基金會過去曾協助「新竹尖石鄉田埔部落小米方舟計畫」協助小米復育計畫,此次協助「台灣小米送入北極種子庫」計畫,也是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原民文化及傳統記憶,尋找光、傳遞光、透過光與光結合的力量,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好。